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是黨中央著眼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數據顯示,2024年,上海、北京、廣州、天津、重慶5個城市的口岸入境外國人數比上一年增長約1倍,離境退稅商店數量占全國近七成,消費品進口占全國比重超過一半。
在一系列提振消費政策推動下,今年以來我國消費整體狀況持續改善。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4671億元,同比增長4.6%,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1.1個百分點。多位專家表示,下一步,要積極穩就業、促增收、減負擔,提升居民消費能力,不斷優化消費環境,增加優質消費供給,保持消費市場持續升溫勢頭。
在當前數字技術革命和消費轉型升級的雙重驅動下,電競產業不僅塑造了新的文娛消費場景,也助推了經濟社會發展。
隨著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國內演出尤其是大型演唱會、音樂節的場次、票房成績屢創新高。演出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構成,豐富了大眾精神文化生活,也為城市發展持續注入活力。
必須堅定信心做好自己的事,以國內發展的確定性克服國際環境的不確定性風險。其中的重中之重是,通過為企業紓困穩經營主體、穩就業,通過穩就業促增收,通過促增收提振消費信心。
近來,我國不斷加大扶持力度,通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優化農村市場環境等措施,有效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和消費升級。
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我國將為變亂交織的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更多確定性。
服務消費,一頭連著經濟,一頭連著民生,涵蓋餐飲住宿、家政服務、養老托育、文娛旅游、教育體育、居住服務、健康服務等領域。擴大服務消費,具有重大的現實作用和長遠意義。
不久前,中辦、國辦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提出“支持新型消費加快發展”“開辟高成長性消費新賽道”。在本屆消博會上,身著海南黎錦與觀眾握手的人形機器人、分體式飛行汽車“陸地航母”等產品集中展示,充滿科技感的未來生活躍然眼前。
2024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并將其列為今年經濟工作各項重點任務之首。近期,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從8方面提出30條政策舉措,釋放出以更大力度和更精準措施提振消費的堅定決心。
當前,中國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全面取消,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加快推進,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也不斷完善,這些將助力外資企業在中國盡展優勢,在全球競爭中贏得先機。
本屆消博會期間舉行了“投資中國·2025海南自由貿易港全球產業招商大會”,向全球投資者展示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建設成果、營商環境和投資機遇,彰顯中國堅定不移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為各國企業提供更優質服務保障的堅定決心和務實行動。
"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應有利于拓展實體經濟的發展空間。"
"可見,服務消費將是我國消費結構升級的一個主要發展方向,也是未來消費需求增長最主要的動力來源。"
新型消費具有數字化、個性化、場景化特征,能夠促進技術創新與產業融合,引導綠色低碳轉型,通過強化供需精準匹配,進一步釋放內需潛力,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可持續增長動力。
本屆消博會將有71個國家和地區、1700余家消費企業攜4100多個品牌參展,展出時尚消費、數字消費、健康消費、綠色消費等新興消費領域的精品新品。其中英國、法國、瑞士、斯洛伐克等國家將組織官方團參展。
以習近平經濟思想為指導,堅持系統觀念,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中深化對總供給和總需求關系的認識,是統籌好總供給和總需求關系的前提,有利于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
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等新領域,具有廣闊發展空間。應加大政策支持,推動產品、服務和應用場景創新,優化供給,釋放消費市場潛力。
國內大循環是供給與需求相互作用、相互適應的市場循環,提振消費需要構建供給端與需求端協調聯動的政策框架,通過提升產業供給質量與消費需求層次的匹配程度,形成供給需求雙向適配、動態互促的市場運行范式。
當前全球經濟正面臨貿易壁壘高筑、增長動能不足的困境,而中國正以一場廣泛而深入的提振消費行動為全球經濟注入增長動能,為穩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提供重要助力,為動蕩中的世界提供了一份兼具現實性與前瞻性的中國方案。
“提振消費”是今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任務之一。近日,中辦、國辦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提出拓寬財產性收入渠道,包括多措并舉穩住股市,加強戰略性力量儲備和穩市機制建設等。
2025年清明假期,神州大地人潮涌動,文旅市場“春”意盎然,假期消費持續升溫……春日里的中國在流動和忙碌中盡顯生機,匯聚出一幅活力四射的經濟圖景。
"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清明小長假,人們出游熱度高漲,假期消費呈現快速增長趨勢。大城小鎮涌動的人潮、把文化“穿”上身的國潮、吃住行游樂購的熱潮,既加速釋放了消費市場的潛力,也為推動經濟回升向好注入動力。
國補政策是提振消費的重要舉措,須“補”在實處,“貼”在消費者心坎上。
"為進一步深化價格改革,完善價格治理機制,中辦、國辦近日印發《關于完善價格治理機制的意見》。"
"在“兩新”政策帶動下,1至2月,全國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同比增長18%,增速比2024年全年加快2.3個百分點,比全部投資高13.9個百分點,對全部投資增長的貢獻率為62.3%,拉動全部投資增長2.6個百分點。"
"《方案》還將穩股市、穩樓市納入促消費政策框架,為進一步創造高質量供給提供助力。"
當前,我國面臨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傳統人口紅利減弱、消費需求有待提振等問題。重視“投資于人”,通過對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民生領域的投入,提升人力資本質量,激活內需與創新潛能,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有利于實現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的轉變。
近日,《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出臺,為完善財政、金融等促消費支持政策明確方向。相關部門扎實落實行動方案要求,從供給和需求兩端發力加強消費激勵、提振消費信心。
財政政策通過優化稅收調節、完善轉移支付、促進就業創業以及健全社保體系等方面多管齊下,能夠在促進居民增收中發揮重要作用。突出重點、精準施策,注重提升資金效益,將給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把更多的資金資源“投資于人”,是宏觀政策導向上的一個積極變化。需要指出的是,以服務消費為著力點,推動消費結構優化提升,必須要通過持續穩定的制度性安排來實現。
逐漸升溫的賞花游、多點開花“一票難求”的演出活動、種類繁多活力四射的體育賽事……春暖花開、萬物復蘇,人們跟著演出、跟著賽事去旅行,消費熱點不斷涌現,展現出文旅產業拉動消費的巨大潛能。
更好地發揮以舊換新政策效能、促進外貿優品消費、擴大入境消費……記者從商務部25日舉行的專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商務部將圍繞擴消費開展四方面工作。
當前,在建設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的戰略機遇下,可以文化IP為核心,通過體系化開發、場景化轉化、國際化傳播,促進長江文化旅游資源進一步提升吸引力,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我們要打好提振消費組合拳,使居民有穩定收入能消費、沒有后顧之憂敢消費、消費環境優獲得感強愿消費,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強我國經濟增長的持久動力。
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正確理解質和量的辯證統一關系,把握好我國經濟基礎穩固、優勢眾多、韌性強勁、潛能巨大的顯著特征,發揮好超大規模市場、豐富應用場景等突出優勢,把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統一于高質量發展的全過程。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五部門近日發布《關于促進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明確大力培育綠證市場,激發綠色電力消費需求,引導綠證價格合理體現綠色電力環境價值。提出到2030年,綠證市場制度體系進一步健全,全社會自主消費綠色電力需求顯著提升,綠證國際應用有效實現,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提高赤字率和赤字規模,意味著擴大財政支出規模,有利于進一步增加社會總需求,穩定和提振市場信心,拉動經濟增長。只有財政資金高效運用,才能實現政策力度更大、效果更好。
財政政策是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如何打好政策組合拳、有力推動經濟回升向好,受到高度關注。
近年來,作為新質生產力重要代表的低空經濟,加速走進大眾視野。我國完備的基礎設施建設、強大的創新與生產能力、完整的產業鏈配套,以及高速發展的大數據、人工智能產業,為低空經濟壯大提供了有力支撐。
日前,市場監管總局等5部門聯合印發的《優化消費環境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提出,力爭通過3年時間,使供給質量不高、市場秩序失范、維權效能不足等問題得到系統治理,商品、服務質量顯著提高,消費風險明顯降低,消費便利度、舒適度、滿意度大幅提升,全國消費環境明顯優化。
市場監管總局近期召開會議作出部署:將依法加強重點行業價格監管,整治“內卷式”惡性競爭;大力實施質量品牌戰略,引導破解“內卷式”競爭;著力規范競爭秩序,共建良性生態。
商務部22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在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拉動下,2024年8月至今,消費者購買以舊換新家電產品近9000萬臺。今年以來,以舊換新政策實現跨年度無縫對接,截至目前,全國共有2020.8萬名消費者購買12大類家電產品2757.2萬臺,帶動銷售930.8億元。
在政策推動下,健康消費市場潛力正在持續釋放,消費者對健康服務的需求也愈加旺盛。
各地區各部門要把提振消費擺到更加突出位置,按職責分工切實履行責任,加強協同聯動,完善工作機制,因地制宜探索務實舉措,加快形成工作合力,穩定市場預期,扎實推動提振消費各項政策措施更快更好落地見效。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按照以增收減負提升消費能力、以高質量供給創造有效需求、以優化消費環境增強消費意愿的政策思路,部署了8方面30項重點任務。方案有哪些新亮點?如何更好培育消費新動能?在國新辦17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有關部門負責人進行了解讀。
內需是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托國內市場,形成國民經濟良性循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
這場消費“上新”熱潮也在全國鋪開。浙江烏鎮景區引入人形機器人,游客紛紛與機器人“握手”、合影留念;在重慶,昔日的防空洞被改造成火鍋店、酒吧和書店等洞穴消費新場景;陜西西安的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推出沉浸式尋寶地圖等數字技術應用產品,通過科技賦能讓游客“夢回大唐”……
今年前兩個月,生產供給穩定增長、消費投資穩中有升,主要指標增速多數快于上年全年,為一季度經濟開局奠定了較好基礎。“兩重”“兩新”政策力度加大,政策效果繼續顯現。各地區各部門相繼推出促消費、惠民生“組合拳”,加大穩投資工作力度,強化項目、資金等要素保障,國內需求有望逐步擴大。
旅游休閑街區是具有鮮明的文化主題和地域特色,具備旅游休閑、文化體驗和公共服務等功能,融合觀光、餐飲、娛樂、購物、住宿、休閑等業態,能夠滿足游客和本地居民游覽、休閑等需求的城鎮內街區。旅游休閑街區以其深厚的歷史底蘊和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成為城市文化和城市肌理的縮影,也是城市文旅消費的新載體、形成文旅新質生產力的新場域。
加力擴圍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的政策成效方面,截至3月16日,全國汽車以舊換新申請量合計超過132萬份,消費者購買12大類家電以舊換新產品超過2600萬臺,4100多萬消費者申請了5100萬件手機等數碼產品購新補貼;1至2月,全國報廢汽車回收量同比增長50.1%,其中2月同比大增188.2%。
我國已連續十余年穩居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費市場和最大網絡零售市場。此前的消費政策大多從供給側入手,強調以供給引領創造需求?!短嵴裣M專項行動方案》在需求側加大政策力度,著力促進居民增收減負。比如,提出促進工資性收入合理增長,包括延續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支持企業穩定就業崗位,支持勞動者提升技能水平;科學合理提高最低工資標準,讓最低工資標準按時調、穩步調等。
外資是構建新發展格局不可或缺的力量。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深化外商投資促進體制機制改革”“持續打造‘投資中國’品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讓外資企業更好發展?!比绾芜M一步做好穩外資工作?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強化宏觀政策民生導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經濟政策的著力點更多轉向惠民生、促消費,以消費提振暢通經濟循環,以消費升級引領產業升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更多資金資源“投資于人”、服務于民生,支持擴大就業、促進居民增收減負、加強消費激勵,形成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環。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體驗經濟、首店經濟、演藝經濟……多姿多彩的新消費場景不斷涌現,與人民群眾的新需求互為呼應,折射出中國“風景正好”的經濟魅力。
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消費呈現全球化、共享化、融合化、綠色化、智能化發展趨勢。我們要順應趨勢,持續增加消費新供給,提升消費能力,優化消費環境,釋放消費潛力,為經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注入強勁動能。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斗桨浮吩谡呱嫌心男┬铝咙c?3月17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對此進行了解讀。
為解決消費者與經營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司法解釋規定,消費者自付款之日起七日內有權請求經營者返還預付款本金。這一規定有利于整治過度勸誘、欺詐營銷行為,引導經營者通過提高商品和服務質量來吸引消費者。
為破除消費者反映突出的痛點難點問題,前不久,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聯合印發《優化消費環境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該方案圍繞消費供給提質、消費秩序優化、消費維權提效、消費環境共治、消費環境引領五方面內容,提出“提升實物消費質量”“強化消費者權益司法保護”等19條具體舉措,有助于系統治理產品質量不高、市場秩序失范、維權效能不足等問題,提升消費便利度、舒適度、滿意度。
內需是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快補上內需特別是消費短板,使內需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和穩定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列為2025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提振消費是擴大內需、做大做強國內大循環的重中之重。
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2024年,現行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的主要政策減稅降費及退稅26293億元,其中民營經濟納稅人(包括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享受相關政策減稅降費及退稅15870億元,占比達60.4%。當前,結構性減稅降費落地顯效,依法治稅水平持續提升,稅務數字化轉型闊步向前,一系列瞄準痛點和需求的稅費領域改革取得新突破……提速升級煥新的稅收營商環境進一步為民企增活力、添便利。
我國咖啡產業處于快速發展期,咖啡消費潛力持續釋放。面對咖啡愛好者對咖啡新產品、新場景、新業態的多樣化需求,相關企業要緊跟市場趨勢,注重咖啡的口味口感、健康功效、品牌效應和產品綜合性價比,讓香濃的咖啡帶動更多新消費。
"青年人的新型消費需求,正帶動線下實體店形成更多消費熱點,比如以場景化消費為特點的沉浸式體驗經濟,以興趣圈層為紐帶的社群化消費模式,以文化IP為載體的情感消費升級,以智能交互為支撐的科技消費形態等。"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釋放文化、旅游、體育等消費潛力。加快釋放旅游消費潛力,能夠在提振服務消費、帶動旅游上下游產業發展、增進就業崗位和促進經濟增長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315不只是問題的曝光臺,更應是監管的催化劑。唯有將一天的集中曝光轉化為365天的長效治理,讓每一家企業都敬畏規則勝過追逐利益,才能筑牢消費安全的基石,讓人民群眾買得放心、用得安心。
近日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提出,深化線上線下、商旅文體健多業態消費融合,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近年來,從“冰雪+”到“銀發旅游專列”,從“以舊換新”到“即時零售”,各類創新場景不斷涌現,滿足了人們的多元化需求,也為經濟回升向好注入了動力。
方案聚焦“一老一小”兩大核心群體優化產品供給,提出推進全社會適老化改造,發展抗衰老、銀發旅游等產業,鼓勵發展社區嵌入式托育、用人單位辦托和托幼一體服務。未來養老托育相關行業有望迎來更多利好。
新型消費是指以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為支撐的消費形式。相較傳統消費,新型消費在消費內容、消費方式、消費場景、消費理念等方面都發生了結構性變化,形成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等新興領域,是當前消費升級的重要方向。
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消費呈現全球化、共享化、融合化、綠色化、智能化發展趨勢。我們要順應趨勢,持續增加消費新供給,提升消費能力,優化消費環境,釋放消費潛力,為經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注入強勁動能。
為居民增收減負,從源頭提振消費,此次《方案》把“城鄉居民增收促進行動”放在首位,除此之外, 提振消費還將從哪些方面著力推進?消費結構性的問題又該怎樣從源頭破題?《新聞1+1》連線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田軒,帶來分析解讀。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編制的謀劃之年。在這樣一個關鍵時間節點,大家首先最關注的就是,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目標定在5%左右。從前兩月經濟運行情況來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表示,為經濟增長5%的目標開了好頭。
"吳琦認為,企業應加強技術研發,推動關鍵技術的突破和應用,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提升產品的智能化水平和市場競爭力,并拓展應用場景,結合市場需求和消費者偏好進行創新。"
旅游休閑街區作為城市更新的會客廳和展示廳,是城市生活的溫馨回憶。城市更新是城市發展的必然階段,老街作為城市發展的歷史見證,如何讓街區內的文化和工業遺產煥發活力,尤其是提升工業遺產保護利用水平尤為重要。
消費是最終需求,既關系著經濟發展,也關系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3月17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臨等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對《方案》進行解讀。
今年1至2月,生產供給穩定增長,市場需求逐步擴大,發展新動能逐步壯大,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延續回升向好態勢。3月17日,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發布會,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介紹有關情況。
社會保障,關乎民生福祉,是社會穩定的“壓艙石”。從“外賣員工傷賠付難”的破解,到“為全職騎手繳社?!钡耐黄?,這場關乎超2億新就業形態人員的變革已然開始。當企業社會責任與制度創新相向而行,當每個奔跑的身影背后都有社會保障托舉,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將更好與人的全面發展交融。這份“穩穩的幸福”,終將照亮每一個勞動者的奮斗之路。
我國消費市場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非標商業的繁榮折射市場盎然向新的向好態勢。今后要鼓勵非標商業結合地理、文化等當地稟賦,因地制宜持續打造特色鮮明、煙火氣濃、科技感強的消費新產品新場景新熱點,提升消費體驗,更好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各項政策如何落到實處、盡快發揮實效,仍需各方一起努力。2025年,在創新效應、政策效應等有利因素的帶動支持下,我國消費有望增速向穩、增量向新,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充沛動能。
行動方案有哪些新亮點?以舊換新政策如何向縱深推進?如何進一步優化消費環境?3月17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負責人圍繞相關問題進行了回應。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創新和豐富消費場景,加快數字、綠色、智能等新型消費發展。從“谷子”狂歡到首發盛宴、沉浸式夜游、人工智能+消費,一個個消費新場景正不斷重塑消費結構、釋放消費潛能,為經濟釋放“新”熱度。
消費是最終需求,既關系著經濟發展,也關系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3月17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臨等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對《方案》進行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