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
在《求是》雜志新近刊發的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中,總書記深刻闡述人才成長“立德為先,修身為本”的基本邏輯,鮮明指出“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立德修身,既要立意高遠,又要立足平實”,“德育既是學生入學的第一課,也是學生離校前的最后一課,必須貫穿學生學習始終,貫穿學校工作各方面各環節”。
加強品德教育,既有個人品德,也有社會公德、熱愛祖國和人民的大德。如何加強品德修養?在北京市八一學校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鼓勵學生“從小就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種子在心中生根發芽,把國家、人民、民族裝在心中”;給陜西照金北梁紅軍小學學生回信時,總書記囑咐他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珍惜時光,努力學習,將來做對國家、對人民、對社會有用的人”;總書記還用電影《小兵張嘎》、《英雄小八路》等少年英雄故事舉例,寄語少年兒童“心有榜樣”,追求美好的思想品德。在這篇重要文章中,總書記提出明確要求:一是堅持教育引導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到品德潤身、公德善心、大德鑄魂;二是加強對學生的法治教育,使學生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三是教育引導學生從做好小事、管好小節開始起步,踏踏實實修好品德,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在這篇重要文章中,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學校“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作為固本鑄魂的基礎工程,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一是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轉化為學生價值觀教育的豐富營養,積淀學生文化底蘊,提升學生文化素養;二是在提煉、轉化、融合上下功夫,讓收藏在館所里的文物、陳列在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成為教書育人的豐厚資源,讓學生了解中華文化變遷,觸摸中華文化脈絡,感受中華文化魅力,汲取中華文化精髓,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一代代傳承下去。
(編輯:狄英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