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強調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以人民為中心作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原則,將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納入總目標,把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充分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充分彰顯了我們黨的性質宗旨、初心使命。
近日,北京市區兩級社保經辦機構在5家合作銀行的豐臺區網點開展“社銀合作”試點,將部分社保業務納入服務范圍。圖為2024年8月13日,群眾在工商銀行北京麗澤金融商務區支行的社保服務專區咨詢社保業務。 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供圖
《決定》部署的健全社會保障體系重點改革任務,既有基礎性的制度安排,又有補短板的改革舉措。這些改革任務,基于解決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基于應對社會保障面臨的人口老齡化、新型城鎮化、就業方式多樣化等新形勢新挑戰。我們要以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安全規范、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為目標,以社會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為主題,以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為重要要求,進一步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不斷增強社會保障可持續性、可及性、安全性、便捷性、規范性,為廣大群眾提供更加充分、更加可靠、更加公平的社會保障。
增強可持續性,夯實穩健運行的制度基礎。按照自愿、彈性原則,穩妥有序推進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改革。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制度,健全統籌資金調劑機制,統一待遇項目,壓實地方政府責任,強化統一性和規范性。健全基本養老保險籌資和待遇合理調整機制,逐步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加快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擴大年金制度覆蓋范圍,推行個人養老金制度。擴大基金市場化投資運營規模,健全社保基金保值增值體系。
增強可及性,將更多的人群納入覆蓋范圍。健全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新就業形態人員社保制度,全面取消在就業地參保戶籍限制,完善參保政策措施,積極推動高質量參保。擴大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完善費率等政策,健全更加科學合理的籌資機制。
增強安全性,健全基金安全監管體系。持續筑牢政策、經辦、信息、監督“四位一體”的基金監管防控體系,完善要情報送、監督約談、問責追責、舉報管理、警示教育等制度。
增強便捷性,持續優化經辦管理服務體系。完善社保關系轉移接續政策,健全全國統一的社保公共服務平臺,統一規范經辦服務政策標準。全面推行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的“一卡通”民生管理服務新模式。
增強規范性,加強法治建設。適時完善和修訂社會保障相關法律法規。加大現有法律法規的貫徹實施力度,及時完善配套政策和實施細則。
更多精彩內容詳見:中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扎實推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領域改革》
(策劃:盛瑋 審核:李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