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安全是關系國家長治久安的大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防汛抗洪關鍵時刻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兩個堅持、三個轉變”防災減災救災理念,即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堅持常態減災和非常態救災相統一,努力實現從注重災后救助向注重災前預防轉變,從應對單一災種向綜合減災轉變,從減少災害損失向減輕災害風險轉變,全面提升全社會抵御自然災害的綜合防范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為做好洪澇災害防御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引我國洪澇災害防御能力實現整體性躍升,奪取了一系列波瀾壯闊的洪澇災害防御斗爭重大勝利。2013年至2023年全國洪澇災害損失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由2002年至2012年的0.56%降至0.26%。
2024年7月5日,湖南岳陽華容縣團洲垸洞庭湖一線堤防發生決口。險情發生后,正在國外訪問的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開展搶險救援工作,切實保護好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圖為7月8日22時31分,團洲垸洞庭湖大堤226米決口封堵完成(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陳思汗/攝
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對于防汛救災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切實把確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實處。人民至上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執政理念。要將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作為評判洪澇災害防御成效的根本標準,在工作全過程各環節落實“第一位”的要求,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第一時間撤離危險區人員、第一時間開展應急處置,堅決守護人民安寧。
堅持預字當先、以防為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把握防汛抗洪主動權。做好各項準備是打贏洪澇災害防御硬仗的前提和關鍵,要堅持關口前移、防線外推,以流域為單元,滾動預報預警預演,開展最優工程調度方案比選,預置隊伍、料物、裝備,努力以防御措施的確定性、前瞻性,應對洪澇災害的隨機性、突發性。
堅持底線思維、極限思維
防汛抗洪“寧可十防九空,不能萬一失防”,“寧可信其重,不可信其輕”。暴雨洪水風險性高、難預料因素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地區和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強化風險意識、底線思維。要深入分析防御中的致險要素、承險要素、防險要素,立足最不利情況,向最好結果努力,用大概率思維應對小概率事件,有效應對洪澇災害“黑天鵝”、“灰犀牛”事件。
堅持系統觀念、戰略思維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系統觀念,堅持求真務實、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統籌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防汛,不斷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洪澇災害防御是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把握洪水發生和演進規律,統籌流域與區域,統籌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系統、科學、安全、精準調度,統籌近期、中期、遠期,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系統謀劃流域防洪工程體系。
今年7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研究部署防汛抗洪救災工作。要認真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落實“兩個堅持、三個轉變”防災減災救災理念,錨定“人員不傷亡、水庫不垮壩、重要堤防不決口、重要基礎設施不受沖擊”目標,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加快構筑流域防洪工程體系、雨水情監測預報體系、洪澇災害防御工作體系,推進我國防洪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全面提升我國洪澇災害防御能力。
更多內容,詳見水利部黨組書記、部長李國英文章《推進我國防洪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
(策劃:曠思思 審核:李艷玲)